2015中國大連國際服裝紡織品博覽會開幕式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唐軍,市長肖盛峰共同出席并走訪了多家參展企業。而在服博會開幕之前,兩位市領導還親自對大楊集團董事長李桂蓮寫給他們的《關于設立大連服裝產業研發創新平臺的請示》做出了重要批示,這也推動了《大連服裝紡織行業研發創新中心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的制定,為全市服裝紡織行業創新驅動提供政策支持,決定首批設立“六大中心、一個聯盟基地”。這一系列的行動,都在傳達一個重要的信號——在大連服裝產業與整個中國服裝產業遭遇傳統成本優勢削減而遭遇行業逆境的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正在積極推動大連服裝產業的升級轉型。
“大連服裝”
正視行業逆境
三十多年來,大連服裝產業以加工出口為基礎,形成了雄厚的產業基礎。以大楊集團為代表的大連的西裝生產,代表了國內的工藝水平,成為眾多國際品牌的加工基地。以桑扶蘭等企業為代表的內衣產業,不僅加工出口規模大,以日韓為主要出口國的出口貿易也造就了大連內衣產業的高水準。同時,在運動裝、商務裝、職業裝等各個品類上,大連也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工藝水準,擁有男裝、女裝、內衣、休閑裝、襯衫、羽絨服、童裝和職業裝等門類齊全的產品體系。
但如同中國的加工貿易正在受到的挑戰一樣,近年來,隨著大連乃至全國的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上漲,以及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大連服裝產業也正在遭遇全國性的行業困境。大連現有服裝企業1000多家,以中小企業為主,大量國際貿易訂單向東南亞轉移、出口國貿易量下降以及匯率變化帶來的利潤縮減,這些都在不斷侵蝕著大連服裝產業的加工貿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生存狀態。
但面對這樣的行業整體困境,大連服裝企業并沒有等待和猶疑。他們積極轉變發展思路,不單靠規模取勝,不純以效益論功,而是從發掘服裝設計能力和抓營銷網絡建設入手,優化和配置加工、貿易和品牌三大板塊資源,實現由貼牌加工的低端競爭向自有品牌發展戰略的蛻變。
大連服裝產業轉型升級進行時
“要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求發展,唯一的出路就是要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構筑企業特有的、不可復制、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大連服裝紡織協會會長田平曾經表示。
盡管在國際市場擁有大量客戶資源,但大楊集團的轉型之路早已展開。堅持品牌戰略,大楊集團創立單量單裁高級男裝生產經營模式,設立網上銷售平臺,提升高水平加工能力。大楊的量身定制西裝去年在美國獲得10萬件套訂單,在歐洲實現了15萬件套,這一 “互聯網+”的經營模式,逐漸成為公司盈利的重要來源。
而另外一家大連服裝企業桑扶蘭,自2011年起開始籌劃構建電子商務平臺,開拓新的銷售市場渠道。目前,桑扶蘭已經全面進駐淘寶天貓商城、京東商城、當當網、亞馬遜、唯品會等第三方平臺及移動互聯網平臺,電子商務銷售收入以每年30%的速度穩步增長。
可以說,大連服裝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多元的轉型升級之路,每個企業都在以自己的思考為大連服裝產業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
大連服裝產業
非常“6+1”
作為本屆服博會的一項重頭戲,“六大中心、一個聯盟基地”的設立讓大連服裝行業翹首以待。正如李桂蓮所說,創新驅動是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記者了解到,按照“六大中心、一個聯盟基地”的設計,大連學生裝研發創新中心、大連職業裝研發創新中心、大連西裝研發創新中心、大連服裝紡織品檢驗檢測中心、大連服裝實用技能人才培訓中心、大連服裝產業兩化融合示范中心(六大中心)和大連服裝聯盟產業基地已經設立,由大楊集團承接。在幾大中心的建設上,我市將依托技術、研發及設計人才等核心方面進行創新轉型,比如重點跟蹤國內外在設計、工藝、面(輔)料、質量管理、電子商務和品牌策劃等方面的發展,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組織教材編寫、課程設置,以實務操作為主,面向中小企業培訓培養高級技工和企業管理人員;大楊集團與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等企業院校聯合,以集團現有信息部為基礎,建立服裝產業的大數據體系(包括人體特征,服裝版型數據庫);開發單量單裁、私人定制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包括3D量裁軟件),生產加工營銷流程的控制軟件,服裝電子商務運作模式等,探索互聯網+服裝產業的發展路子,促進大連服裝產業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等。
另外,作為行業龍頭企業,西裝領軍企業大楊集團和內衣領軍企業桑扶蘭都在大力推動一件事就是產業聯盟的建立。在他們看來,龍頭企業未來的責任是一面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多渠道開發新的市場,另一面則帶動更多的中小服裝加工企業形成產業聯盟。只有這樣,才能讓大連的服裝產業形成合力,形成真正的大連服裝品牌影響力。